從住房報建“兩頭堵”到政策打通,從土地碎片化到農田集中連片,從老舊危房到嶄新安置區……近年來,海墾集團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關于持續深化海南農墾改革推進農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墾區民生改善和墾地融合發展為主線,推動一系列制度集成創新、產業協同共建、人居環境提升等實質性突破,一幅“墾地一家親、發展一體化”的生動圖景正在瓊州大地徐徐展開。
土地整治
從“碎片化”到“萬畝良田”
土地是海墾干事創業的命脈,是海墾職工的安身立命之本,更是墾地融合最核心的資源紐帶。
為切實推進墾區未規范管理土地整治工作,9月16日,陵水黎族自治縣委書記吳海峰親自主持召開墾區未規范管理土地整治工作推進會,隨后制定并出臺了《進一步加強墾區未規范管理土地整治工作方案》。同時,成立了以縣委書記和縣長為組長的墾區未規范管理土地整治專項小組,構建起高位推動的工作態勢。各鄉鎮紛紛加大工作推進力度,營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圍。
放眼全省,各市縣正陸續與各農場公司積極開展墾地融合工作,攜手共進,共同推進墾區未規范土地管理整治工作,并取得了喜人成效。
面對土地碎片化、效益低下、管理不規范等問題,海墾集團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為突破口,推動墾地共建“大田模式”。
位于定安縣的母瑞山農場公司,一項規模達1.4萬余畝的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通過墾地聯合成立項目公司,協同推進青苗補償、表土剝離、田塊合并等工序,該項目最終整合出1100畝集中連片的高標準農田,預計新增水田700畝,旱地改水田34畝。
“小田變大田,不僅是土地的整合,更是生產方式的變革。”母瑞山農場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連片土地為機械化、標準化農田建設提供了空間,也為后續產業導入奠定了基礎。
同樣的故事在三亞、陵水、昌江、白沙、樂東等地輪番上演。
截至目前,海墾自然資源集團共謀劃10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覆蓋11個市縣,計劃開墾新增耕地3.8萬畝,生態修復面積達0.7萬畝。此外,該公司還計劃通過居民樓集中上樓安置的辦法,結余建設用地指標約500畝,讓土地發揮最大價值。
產業融合
從“單打獨斗”到“組團發展”
墾地融合關鍵在于產業融合。海墾集團以“一場一品”為抓手,推動墾區產業從傳統種植向標準化、品牌化、全鏈條轉型,帶動職工群眾就業致富,實現產業共贏。
今年5月初,海墾集團與東方市以產業融合為抓手,圍繞墾地融合發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民生改善,以及南繁種業、雪茄煙葉等內容進行座談交流,達成合作共識。隨后,東方市與廣壩農場公司圍繞融合事項先后召開三次專題推進會,并牽頭組織市農業農村局、廣壩農場公司、三亞永晟雪茄有限公司等單位,赴云南開展雪茄產業學習“取經”,推動東方市雪茄產業提質增效。
無獨有偶,龍江農場公司大嶺苗木產業園的“苗木超市”成為墾地共建的亮眼品牌。該園區通過“政府搭臺、農場領航、農戶聯盟、多方參與”的模式,實現年銷售苗木超600萬株,年產值突破3000萬元,帶動當地50余戶育苗戶結成聯盟,實現從“賣苗木”到“賣標準”的轉型升級。
大嶺苗木產業基地。黃薇 攝
不僅如此,該公司還依托“苗木+電商+展銷”多元路徑,開展線上直播50場,銷售額突破20萬元,首屆苗木展銷會更是吸引了30余家企業參展,與20家合作單位簽約。
產業融合的步伐不斷加快,海墾集團還積極拓展光伏新能源、裝配式建筑、熱帶果蔬深加工等新興業態。與國家能源集團合作的光伏項目,為澄邁塘北村帶來25年穩定收益;與三亞城市投資建設運營有限公司共建的智城裝配式基地,填補了海南南部產業的空白;與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政府、海南大學共建的熱帶果蔬學院,推動了“產學研”一體化發展。
從產業項目落地生根,到資源整合共享,再到人才交流、鄉村振興、民生建設全面“開花”,今年以來,墾地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強政策協同,促進產業合作,推進資源整合開發,推動墾地融合融得更深、更廣、更實。
民生改善
從“憂居”到“優居”
民生是墾地融合的落腳點。海墾集團以住房保障、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為重點,推動墾區“舊貌”換“新顏”。
日前,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委書記穆克瑞到金江農場公司三道分公司非職工住房小區現場辦公,當場要求南方電網、自來水公司等優先為該小區供電、供水,解決了該小區擱置10年的歷史遺留問題,讓200戶非職工子弟拿到了新房鑰匙。
住房問題,是困擾墾區職工的“心頭病”。由于歷史原因,墾區居民長期面臨“房地分離”、報建無門、分戶困難等現實困境。為破解這一難題,海墾集團積極配合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推動《海南省墾區建房審批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于2025年6月正式出臺。該辦法明確提出了“場部集中統建、中心居民點‘三統一建’”的住房保障路徑,允許并場隊、歸難僑隊及C、D級危房戶在中心居民點按“三統一”模式自建唯一住房,從根本上解決了“一戶一宅”與“無房不分戶”的政策矛盾。
“過去是想建房建不了,現在是政策送到家門口。”一位墾區居民感慨道。該《辦法》不僅為墾區居民提供了合法報建的通道,更將不動產登記納入了管理范圍,推動“房地一體化”邁出關鍵一步。
在保亭縣城紅霞小區,花草樹木疏密有致,26棟樓房靜靜地矗立其中,與花草樹木相映成趣。“小區的綠化工程、圍墻建筑、配電房設置、消防管道安裝工程,以及安全監控系統等基礎配套設施均已完工。目前,我們正全力攻克供電這一最后堵點,力爭在2025年底交付給職工入住。”金江農場公司相關負責人說道。
金江農場公司紅霞小區。楊瓊文 攝
不久前,在臨高縣紅華農場公司場部安置區,39戶職工家庭喜遷新居。該項目從啟動到封頂僅用了5個月時間,成為墾地共建“加速度”的縮影。同樣,在屯昌縣邁灣水利樞紐工程墾區移民安置點(中坤項目),877戶3300余名居民全部遷入新居,實現了“安居夢”。
供水改造、道路硬化、路燈安裝、危房改造……一系列民生工程在三亞、保亭、樂東、瓊中、儋州等地扎實推進。保亭通過墾地聯席會議,攜手推進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解決了紅霞小區、三道分公司非職工住房等擱置10年以上的歷史遺留問題;樂東完成多個生產隊供水改造;臨高投資1.26億元解決4萬居民飲水問題;儋州蘭洋鎮修復道路700多米、安裝路燈120盞,曾經的“堵心路”變成“順心路”。
墾區民生問題的持續解決,職工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提升,彰顯著墾地融合發展中濃濃的溫情。
制度創新
從“審批慢”到“5天一宗”
在服務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大局中,海墾集團展現出“國企速度”與“國企擔當”。
面對G98環島高速擴容、環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旅游公路、牛路嶺灌區建設等重大項目的用地需求,海墾集團創新推出《涉墾重大項目土地要素保障通知》,打破“50畝以上層層審批”舊機制,對列入清單的項目實行“5個工作日內審核”,累計完成1361畝涉墾土地合規性審核,保障1.9萬畝重大項目用地,撬動投資逾120億元。
“海墾的高效服務令人印象深刻!”海南電網在感謝信中這樣寫道。從“橡膠林里的墾荒歲月”到“自貿港建設的新征程”,海墾集團用制度創新跑出了助力自貿港建設“加速度”。
從土地整治到產業共建,從住房保障到民生改善,從制度創新到高效發展,海墾集團始終以“一盤棋”的思維推動墾地融合從“物理對接”走向“化學反應”,實現了資源整合、產業升級、民生提質的多贏格局。
“墾地融合不僅是政策的對接,更是人心的相通、發展的共融。”海墾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集團將繼續秉持“一家人、一條心、一件事”的共識,深化墾地合作,助力海南自貿港建設,書寫海墾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來源 | 海南農墾報
記者 | 楊瓊文
» 海南省農墾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瓊B2-20070017-6 HSF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
企業郵箱: 3538774633@qq.com
聯系電話: 0898 -68580160